拉達克彩虹夢想志工團~我的志工初體驗
『志工,是一種態度』,這是一晚在開檢討會時團長令我深省的一句話。原先我以為擔任志工就是無條件的付出、不求回報的給予,檢視當地的人民物質上、精神上的『貧脊』之處,再設法加以補足;然而幾經思考,我發現這樣的心態與模式其實只是將自己原生國家的價值觀強行移植至當地,甚至可能淪為某種形式的文化霸權而不自知。志工,應該秉以一種尊重的態度,一種深入體會當地風俗民情的精神,一種試圖了解及融入的開闊胸襟。踩在拉達克的土地上,抬頭望天,藍得那麼純粹的天空,輕盈可愛如棉花糖的白雲,腳底下不見現代化的柏油路,而是充滿鄉村氣息的小石子路,偶而還可瞥見三兩隻慵懶的牛群漫步;路過車輛所揚起的塵土雖然總讓人睜不開眼睛,但是我的心卻如此清明,空靈的寧靜等待著這趟旅程即將帶給我的滋養。
這趟志工旅程,我們去了TCV(tibet children’s village)、LREDA(ladakh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agency)、SECMOL(the students’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movement of ladakh)三個組織,可惜因為身體狀況無法參與而使第二天的再生能源組織拜訪成為我的遺珠之憾。對我來說TCV和SECMOL都是很特別的體驗,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拜訪SECMOL組織,那裡的建築物是全校師生以黏土搭建而成,冬暖夏涼並能有效阻絕室外-25度的冷空氣,廚房外有一面好大的太陽能照射板,匯聚陽光作為烹煮食物的動力來源,校內還有自製冰箱用以儲存麵粉及白米,操場上可見孩子們自己搭建的足球門,菜園裡種植了各種有機蔬菜、還有地下溫室菜園,即使在酷寒的冬天也能確保植物的生長,教室外面放了至少12個不同的垃圾桶,每個垃圾桶回收的資源都不一樣,可以確實感受到他們對環境教育的重視,校園參觀完畢,我們坐在樹下和當地的孩子們談談education system,也聊聊對自己而言重要的事,兩個國家,不同的膚色,些許差距的年紀,並肩坐在樹蔭下,提問和回答交錯,英語和肢體語言並用,那是一種跨越藩籬的滿足。一個名叫Jacob的男孩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孩子,他說他長大要當social leader,原因是他認為現在的印度政府太腐敗,他想要革新、改變這個社會,澄澈的眼睛閃閃熠著光芒,他的未來藍圖勾勒在我眼前,彷彿那份美好已然實現。那一下午的對話深深震撼了我,對照台灣的孩子們對於做夢的勇氣及思考未來的能力之欠缺,使我有很大的省思,我想這是身為教育工作者可以著力的起點,用心灌溉每一顆未來可能改變台灣社會的種子,就像行善於西非布吉納法索的連家恩所說:「改變世界,也要貼近台灣」。
我們常說『莫忘初衷』,記得出發前一晚,大家在錄製行前感言,當時我對自己說我想要交朋友,很高興在這趟旅程中能認識感性細心的Anna,有理想及行動力滿點的Ted,文青小護士小安,開心果&教育好伙伴小鳥,理性與感性兼具的詠津,健康攝影師Jye,以及體貼的法拉利Tino,我們一起討論教案、一起為彼此量體溫、一起在天台看星星、一起躺在病床上休息、彼此扶持跨過荊棘的樹叢、一起大口呼吸、一起歡唱老歌、一起感受拉達克的溫度,這會是我一輩子的回憶,謝謝你們,因為你們,這趟旅程的點點滴滴我永遠也不會忘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