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8日 星期四

拉達克的彩虹 - 心得感想 (Jye)


      從昏睡中被周圍的躁動給驚醒,惺忪的望向窗外,我看見彷彿快要跟機翼碰撞的山頭,我知道,我們總算抵達了這期盼已久的國度。 

      拉達克,這個從電影裡認識的名字,哪怕是翻遍國高中的歷史課本也找不著。最初,我只是讚嘆著她的美麗,嘟囔著想到這陌生的地方旅行。T附和著,他說我們來計劃吧,明年就把它實現!當下也沒當真,而後被工作上的瑣碎給淹沒,我也早就把這件事給拋到腦後,想說等哪天… 等哪天有空的時候再好好安排吧。 

      後來陸續收到從T傳來的消息,他似乎把這事一直記在腦海也努力的去規畫,但方向卻莫名的從旅行變成去當志工?其實從沒認真想過志工這件事,雖然早在幾年前身邊的友人就陸續開始投入這項工作,但一直不覺得自己有這份助人的心,所以也就一直乖乖的扮演著旁觀者的角色。因此從召開說明會到前置的各種申請作業,我都缺席了,心裡頭也壓根的沒想過要一同參與。 


      2012年3月31日,在某個聚會中被問到為什麼不參加?當下的直覺回答居然是:"我沒說我不參加啊~ ",於是這一天就成了我在這段旅程的開端。 

      在決定加入這個團隊後,隨之而來的就是煩瑣的準備工作和定期的會議,說是煩瑣其實也還好,因為加入的晚所以其實大部分重要的工作都已經有夥伴在處理,倒是每一次的會議都成了我最期待的節目。夥伴們的瘋狂和爆笑總是讓我喜憂參半,喜的是這群人實在太有趣了!憂的卻是這些不受控制的傢伙會不會搞出什麼亂子。也因為這樣,我總被戲稱為風紀股長,負責將脫序的傢伙給拉回來,但殊不知我骨子裡也是個胡鬧愛玩,風紀股長這個稱號就好比孫悟空的緊箍咒一樣把我給牢牢的困著,又或許當初第一個這麼叫我的夥伴就是看出這點才將這份工作分配給我吧。 

      四個月的準備,無數次的聚會討論,隨著出發日子的接近,自身工作上的忙碌和活動教案準備的壓力都一一浮現。本以為會覺得心力交瘁,但實情卻正好相反,也許這遺忘已久的團體生活勾起了學生時代的那股辦活動的衝勁;又或者是對生活上匱乏的移情作用。每每在準備工作的時候心情總是特別愉快,辦公桌前掛著C贈送的拉達克明信片更是我工作疲憊時的強心針,提醒著我這即將到來的旅程。 

      走出艙門,看著機翼和山峰重疊在一起,我像是誤闖入明信片裡的世界,差別只在於我看到的不再是平面而是立體的山尖,吸入鼻腔內的冷冽空氣再再的提醒著我這不是夢。
 
      這一趟旅程計劃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當地組織的拜訪,我必須承認在這之前我對於組織拜訪的期待不高。但事實卻證明我錯了。從TCV、LREDA到SECMOL,這三次的拜訪一次比一次更讓我驚喜。在TCV我看見了流亡藏人的困境,也看到了他們的堅毅,對生活對未來的不放棄;LREDA這個有印度政府支持的單位,集合了高知識分子,專注在解決拉達克地區電力供應的難題,在這裡我看到了課本上知識被實際的應用;SECMOL,雖說是收容成績不佳的重考生,但藉由培養他們自律自理的能力,在這些學生的臉上我看到的是滿滿的自信。在來到拉達克之前我們所討論的都是我們能提供的協助,但在訪談之後我發現我們其實能做的反倒只剩下學習 - 學習他們的堅毅、學習他們的專注、學習他們的自信。
 
      五色風馬旗上寫滿著經文,隨著一次次的冷風吹拂,旗上的祝福就會被吹送四方,保佑人們平安幸福。 

      來到拉達克,我最常講的一個字是”Juley”,這有著問候和祝福的意義。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在這最接近天堂的國度,人們都卸下心防變得溫暖善良了,在這裡可以很自然的對著迎面而來的陌生人親切的微笑並說聲”Juley”,這樣的行為在台灣也許會被當成詐騙的開場白。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人跟人之間只剩下猜疑? 

      出發前往Hemis國家公園的前一晚,也許會是我們這一趟旅程最深刻的一晚,壓抑很久的種種情緒在一瞬間爆發,激烈的對峙爭吵,也許再多一步就會動手也說不定。好不容易緩和下的情緒在下一秒轉換成模糊的眼眶,哽咽著甚至無法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自以為成為大人以後就該壓抑情緒,但如果說,有一群人能讓你放肆的笑、放聲的哭,那我想… 我是幸運的。 

      其實我一直都是自私的,我對此行目的的一致回答都是:我是去拍照的、我是去旅遊的。感謝夥伴們的包容,並沒有因為我這樣的理由而把我踢出去,畢竟我們可是打著志工團的名義啊。但一直到旅程結束回到台灣的一個禮拜後的現在,我才真正的認清我出發的目的,這趟旅程更像是我對自己的放逐,回想3月31號那個時間點,那樣衝動的回答,也許就對映出清晰的畫面了。 

      妳問我在這一趟旅程找到了什麼, 

      我說… 我找回了自己。 


- Jy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