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8日 星期四

拉達克的彩虹 - 心得感想 (Sharon)


      8月18日,終於到了這一天。在“去”與“不去”之間掙扎了好久,有人說我很有想法,但這一次我沒有了。


      天性多慮的我,不停地問自己"這趟旅行我會獲得什麼?花這麼多錢飛到這麼遠的地方到底值不值得?"最後,我還是因著對朋友的信任和對姐妹的牽絆以及對自己說到做到的信用努力堅持著。做夢很簡單,把夢變成想法也不難,但是實踐夢想就像觸不到的戀人一樣撲朔迷離,有時很近,有時很遠。只能不斷地提醒自己最初的夢想,繼續堅持,一直向前走,不要轉彎。
      謝謝我生命中可愛的你們,指引了我方向,讓我堅持到這一步。

      第一天,抵達新德里,我是害怕的!和我想像中的世界沒有太大的差異,擁擠的人潮,挾帶著不友善的面孔,隨時都在擔心我的護照,我的現金和我自己會不會被擄走?很慶幸我們有8個人同,給我很多的安全感。不禁想問,一個人的旅行,到底需要多少勇氣?

      次日,8月19日。終於抵達目的地-拉達克。因著電影“三個傻瓜”,我們也像傻瓜一樣傻傻地闖入這個像蒙上一層灰般的謎樣城市。她的美是需要用心體會的,表面的灰是保護色。當你給予他們善意的微笑,並親切的問候“Julay~”,得到的都是溫暖的笑容和回應。在那裡,我學會放下自己的武裝,真誠地和周遭的人交流。這乾燥的空氣裡有一股神秘的暖流在流動著,讓我得到短暫的安寧。

      在這高海拔(3500~4000公尺)的地區,即便預留了一天適應高山稀薄的氧氣,我始終還是覺得嚴重缺氧,不停地向小狗一樣張開嘴喘息,期待可以大口灌進氧氣 。就這樣在身體臨界的邊緣,讓一向難以入睡的我,因頭疼昏昏的睡去。隔日,志工之旅就此展開!

      8月20日。志工行程的第一站:TCV(Tibet Children's Village)。這一天,身體開始不適,勉強地聽進去感興趣的部分。當Director堅定地述說TCV的願景時讓我很感動,“我們不教孩子如何學習變聰明,而是教他們有一個善良的心,並且沒有過多的慾望”。我聽了覺得很慚愧,太多時候,我們都被慾望壓得喘不過氣,放開手才能擁有一整片天空。在校園巡禮的時候,我仔細留意學生的每個細微動作。突然,有個年約14歲的女孩,快速走到一個年約5歲的小男孩身旁,然後蹲下為他綁鞋帶,然後溫柔地起身繼續往她原本的方向行走。又看到另一個女孩,拉起一個年幼落單的小男孩的手,把他帶到其他同伴的行列中,讓他們一起牽著手開心的繼續往前走。這兩個小小的舉動都讓我不得在心裡讚嘆Director,他確實貫徹他的願景在學校的每個角落裡。人,是需要相互扶持成長的。就像這天晚上,發著高燒,沒有食慾,聞到食物會想吐的虛弱的我,被隊友們細心的扶持著。

      原以為這樣的症狀起因是高山反應,於是決定前往醫院,仰賴醫院的氧氣罩。一路噁心想吐的我,終於在抵達醫院,掛完號的門口吐了,想不到吐出來的晚餐和吃進去時的味道竟然沒有差異!但這絕對不是這一趟旅行最驚人地發現,最令我驚嚇的是醫師診斷後的對我說的一句話“There is a small bug in your stomach.” 他是如此的鎮定述說,我卻驚嚇了好幾秒!到底是什麼蟲?我會不會因此得了怪病昏迷?但是最令我在意的是我無法進補大量新鮮的氧氣了。我的高山症呢?

      8月21日。志工行程第二站:LREDA (Ladakh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Agency)。這個行程因為和在工研院時期的工作內容很有關聯,讓我很想看看這個單位是如何落實這些研究計劃。在看到整組太陽熱能系統,我的心是感動的。我們的研究並不是天馬行空,而是真真實實地對這些能源貧脊的地區帶來很大的助益。同時,也讓思想生活在便利台灣的我,對這些垂手可得的電力應該要該更加珍惜。

      8月22日。志工行程第三站:SECMOL (The Students'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Movement of Ladakh)。這所學校的孩子雖然是因為沒考上大學,而申請進來為下一年的升學考試做準備,聽起來好像很悲慘因為沒考上大學而被遺忘在這荒涼的山區。但不僅僅是我,連他們自己都深深覺得可以在這裡需學習是幸運的。這裡教會他們的不是書本上冰冷冷的知識,而是給他們自信,給他們各方面的能力,包括英語表達,謀生,和獨到的想法。好多孩子告訴我,他們很喜歡這裡,在這裡很快樂,可是只能待一年。最後這一句話讓人聽得很心疼,但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孩子啊!你們必須再飛的更高更遠,獨立的。
  
      8月23日。再度因為身體的不適,暫停了原定去Hemis的行程。不過我們也因此有了機會可以慢步在體驗列城市中心,並且用力的刺激當地消費。

  8月24、25日。最後一個體驗行程:Hemis Homestay。在這裡確實得到完完全全地釋放,非常純粹的大自然景觀,沿途的風景不斷播送,我很開心來到這麼清新的地方,讓我覺得我是阿爾卑斯山的少女--小蓮,好想在草地上用力的奔跑。這個地方最美麗又意外的風景是山上的一間學校,只有4個學生,年齡從3到7歲。對這位每天需花很多路程時間到這偏遠山區教書的老師肅然起敬,教室裡貼滿豐富又活潑的海報,就可以想見這位老師是多麼用心在教學,雖然在山上,英文卻未被遺忘。這個行程的另一個重頭戲是“Homestay”,完完全全的體驗當地人的生活。第一次在茅坑上拉屎,第一次差點要在河邊洗澡,其實我心裡偷偷很期待這個只會在古裝戲裡上演的戲碼,無奈天公不作美,下起大雨,打壞了我的期待。晚餐,是餃子。出門前看到男主人和女主人分別忙著桿麵皮和包餡,為我們做出一桌樸實的佳餚。用餐前,他們請我們一同高舉裝滿餃子的瓷盤,然後祈禱感謝,對身為基督徒的我並不陌生。我們生活在富裕的地方,常常忽視我所擁有的,時時心懷感恩是需要的,因為我們每一項的獲得都是因著別的付出或是神的恩典。他們擁有的很少,卻更加倍珍惜,著實讓這裡的每一個物體存在得更有意義了。

      25日清早起來,開始了這趟旅行最瘋狂的健走行程,在烈陽下,礦泉水不足的我們,好似隨時都會不支倒地。終點站是橫跨印度河的吊籠,是當地居民往返的唯一通道。坐上吊籠時很興奮,以為要出發的那一下頓時嚇得花容失色,腳下滾滾的印度河,就像飢餓的鱷魚般渴望吞噬我們。慶幸為了不耽誤當地人的交通,我們取消了這個體驗,不然我想我的高山症會被喚醒吧!

  下午回到了列城,馬上就是在列城的最後一夜了,這天也是當地特別的節日,每家餐廳都不供應肉食,只有蔬菜,似乎也是在紀念著我們的別離。於是我們不假思索地前往列城最美味的餐廳--Summer Harvest。原本以為美好的夜晚就在此畫下完美的句點,但是就在晚上回Guest House時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因為我們攔下的司機不清楚我們Guest House的位置,在確認的過程中,因在路邊停靠過久而引來警察先生的關注,我聽不懂他們的談話,在比手畫腳中可以看得出警察要他馬上開走,司機先生還來不及在違反公權力和賺錢中做選擇的同時,警察先生迅速地朝司機先生揮了一拳,在人權當道的台灣,這一幕我看得好心疼也愧疚。在電影上看到的警察打人事件,真實地浮現在我的眼前。為什麼有人可以活得這麼權威?有人就得這麼卑微?爸爸說"幾十年前的台灣也是這個樣子!"我為生存在這民主時代的台灣感謝,也為曾經為民主抗爭的鬥士致敬。

      這趟旅行,除了生病時讓我很想家,很想念台灣的皮蛋瘦肉粥。其他的時候我都很享受拉達克的烈陽,又乾又沙的空氣,很油的奶茶,很不冰的lassi,很想把我當肥羊的小販。我也為自己勇敢走出舒適圈的勇氣喝采,有些經歷是出發前就預想過的,但我還是戰勝了這些恐懼來到這個很不一樣的國度。來這裡的目的是發現問題,找出我們可以幫助的地方,但是最後我發現,除了人權、垃圾處理、金錢捐贈給特定機構之外,我們能做的不多,反倒是我在這過程中上了很多寶貴的人生哲學,這是旅行的意義。

     我懷念這裡孩子臉上渾圓透徹的大眼睛和每一個溫暖的笑臉。

      我很高興我踏上了這個未知的冒險。其實決定來的原因很簡單,不要後悔。

      「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練習曲。單車環島日誌>


- Shar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